A股上周一(6日)暴瀉近5.6%,始作俑者的川普終於食髓知味。上周五(10日)放言“將不得不採取必要反制”的中國,隱忍不發80小時後,趕在美股周一(13日)開市時祭出“600億美元”加稅反擊,三大指數無視聯儲年底降息預期陡增齊錄重創,大豆、棉花等農產品同現暴跌。
除了亮劍時機耐人尋味,人幣中間價亦連跌4日,離岸價更抹去年初至今全部漲幅。眼見美股重創,川普當晚即“出口術”稱,中美貿易談判可能在三四周內達成,“我有種感覺,這將會非常成功。”
儘管白宮對餘下約3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關稅風險仍不容忽視,但鑒於此部分商品構成與已加稅的“500億+2000億”明顯不同,川普恐隨時“偷雞不成反蝕把米”。
“經歷無數次狂風驟雨,大海依舊在那兒”,後半句固然信心滿滿,但前半句恐預警中美之間狂風驟雨難避。(iStock圖片)
消費品為主,恐推高美核心通脹
北京的“600億”報復未及川普“2000億”的三分一,且6月1日才正式生效,相當於為談判留有半個月時間的逃生門,但仍是招招直指川普的票倉。無論是加稅25%的豬牛羊肉、果汁、酒類,還是加稅20%的鋁鋼材、橡膠、塑料,最受影響的無疑是農業、工業州。
因應川普上周四(9日)聲稱,“將向尚未涉及的餘下325億美元中國商品徵收25%關稅”,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(USTR)周一在北京“600億”還擊後不久,即馬不停蹄公布所涉3805種擬加稅商品清單,“曬馬”意味甚濃。
不過,數據就顯示,川普正可能犯下大錯,因為此部分商品的構成與已加稅的“500億+2000億”明顯不同,其主要包括紡織品、鞋類、智能手機、電腦等消費品。高盛就指,美國前三輪(340億、160億、2000億美元)對華加征關稅的貨品中,多以中間貨物、資本貨物為主,消費品只佔小部分。
但該行測算,倘若接下來第四輪3000億美元加稅25%生效,其中比重最大的類別電腦、手機、玩具,來自中國的進口量佔比高達80%或更多,華府難以找到其他進口替代國,意味美國核心通脹將上升0.5個百分點;假設所有關稅都在一年內實施,那麼對核心通脹的總體影響將達0.9個百分點。
此外,關稅戰進一步升級或拖累美國GDP高達0.4個百分點,倘若引發股市大幅下挫,負面影響更可能倍增至0.8個百分點。
官媒火力全開,警惕後續科技戰
值得一提的是,自上周五中午美國對華2000億美元商品加稅正式實施後,官媒一改此前數論談判進行時的溫和基調,再火力全開。從《人民日報》“談,可以!打,奉陪!欺,妄想!”,到央視的“中國已做好全面應對的準備”,再到《環球時報》的“這是一場真正的‘人民戰爭’”,加上鶴叔上周末自揭中國3條底線,或顯示談判基調已變。
隨着大摩將MSCI中國及滬深300指數相對新興市場的評級,由“增持”下調至“持有”,各大行紛紛一改年初時的樂觀下調人幣預測,目前最受關注的是:關稅戰會否再借下月大阪G20峰會重演去年12月的阿根廷“習特會”反轉,以及北京的“工具箱”還有何穩經濟和反制招術。
狂風驟雨難避免
關稅戰升級恐持續拖累外貿及加大人幣貶壓,預期繼減稅和降低社保費率提升企業盈利後,北京將很快再推谷消費、促投資措施;並加大與其他貿易夥伴合作,下月大大訪俄會否簽訂能源等採購大單倍受關注。
另一方面,北京市發改委周一發布《糧油市場供應和價格波動應急調控預案》,以及內地學生於麻省理工、斯坦福等美國頂級大學提前錄取及面試計劃名單“全軍覆沒”的兩則消息,更令中美後續博弈更添變數。
官媒再次引用大大“經歷無數次狂風驟雨,大海依舊在那兒”,後半句固然信心滿滿,但前半句恐預警前方狂風驟雨難避。
(撰文:俞瑾)
這幾年不斷有新聞報道,指香港人移居台灣人數不斷創新高,但其實移居馬來西亞吉隆坡和檳城也不少,因為當中有些因素比起移居台灣更為有利。聽我已定居吉隆坡接近30年的同學Mimi說,最近非常多香港人在吉隆坡和檳城置業,令到相關房地產需求十分大。上星期榮幸獲天窗老闆Derek邀請,往檳城邊做節目邊去看樓。過程中確實我發現有許多有利的條件,導致大量香港人(包括本人)打算移居當地退休和置業。
首先,首相馬哈蒂爾強勢回歸政壇,令馬來西亞政治邁向光明,令當地華人甚至香港人信心大增。而當中檳城的樓價和香港相差一大截,例如當地一間實用面積1220呎的半山豪宅,只賣不用160萬港元,相比香港,可能要幾千萬港元才可買到。再加上當地生活指數和水平十分低,相比香港天價的生活指數亦有天淵之別。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和檳城氣候方面,不單止沒有天災,而且氣候亦十分怡人。在語言方面,英語、粵語及普通話,在馬來西亞亦溝通得上。另外,當地的醫療水平亦十分之高,十分適合退休人士定居,例如做一個全身檢查也不用過2000港元,若在香港私家醫院做的話,肯定要過萬港元。
現在香港甚至全世界人口老化是大趨勢,所以很多香港人都為未來退休作打算,所以我建議香港的年輕夫婦可在香港和檳城兩地置業,香港的自住、檳城的收租。20多年後,兩地的物業均供斷的話,把香港的物業放租,然後雙雙退休移居檳城居住在當地自己的物業,然後將香港的租金收入,用作在檳城的生活費,開心過着豐盛的退休生活。
馬幣過去十年都曾經大幅波動,在2011年7月曾經1馬幣高見2.6600港元,但到2017年1月大跌至1.7080港元,跌幅高達35%。最近這兩年,馬幣兌港元在1.9350至1.8600區間橫行。截稿時,馬幣兌港元報1.8800水平,整體來說都算是低水。馬來西亞央行在5月7號宣布減息25個點子至3%,息口向下始終對當地樓市有一定利好作用,而馬幣亦算是低水,故對香港人買馬來西亞樓有一定好處。